【一】、阀门机床向复合化方向发展
在现代制造系统中,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,它集微电子、计算机、信息处理、自动检测、自动控制等高于一体,具有、效率、高柔性等特点,对制造业实现信息化、网络化、柔性化、集成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有大量的无用时间消耗在工件搬运、上下料、安装调整、换刀和主轴的升、降速上,为了尽可能降低这些无用时间,人们希望将不同的加工功能整合在同一台机床上,因此,复合功能的机床成为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机种。
柔性制造范畴的机床复合加工概念是指将工件一次装夹后,机床便能按照数控加工程序,自动进行同一类工艺方法或不同类工艺方法的多工序加工,以完成一个复杂形状零件的主要乃至全部车、铣、钻、撞、磨、攻丝、铰孔和扩孔等多种加工工序。这样既避免了工件多次装夹所造成的定位误差,又减少了装夹辅助时间和设备数量及其占地面积。如各种多主轴和多面体切削加工中心,就具有此类机床的功能和特点。
普通的数控系统软件针对不同类型的机床使用不同的软件版本,比如,Sieme、的840D系统就有车床版本和铣床版本之分。复合化的要求促使数控系统功能的整合。目前,主流的数控系统商都能提供的复合机床数控系统。
转换为选型行为。鉴于阀门机床智能化的一些需求,如便于使用、便于维修、操作舒适、制造柔性好和高性是很难采用定量指标衡量的,考虑到智能制造的需求具有模糊性。
【二】、阀门机床的发展史
1948年,为了制造出飞机螺旋桨叶片的轮廓板装样板,美国的Parsons(帕森斯)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。1952年,美国的约翰·帕森斯出世界上一台三坐标立式数控铣床。当时采用的数控装置是电子管,这是数控系统的一代。
1958年,美国卡尼特雷克公司出一台加工中心,数控装置采用的是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,这是阀门机床的二代。
1965年,由于集成电路的出现,阀门机床进入了第三代,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。
以上的这三代阀门机床,都是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CNC。
1970年前后,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,出现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数控系统(CNC),这是第四代阀门机床。1970年,在美国的芝加哥展览会上,展出了这种系统。
1974年,美国和日本等国研制成功微处理器数控系统的阀门机床,这就是第五代数控系统(MNC)。后来,也称MNC为CNC。
目前,阀门机床已发展到第六代,即以PC机为基础,向着开放化、智能化、图形化等方面发展。